HBYV-J1x1.2+2x0.5自承式绞合铜芯户线
发布时间: 2020-07-02 19:25
详情介绍
|
|
产品概述 浏览次数: 996
|
电缆型号、规格
引用标准: YD/T 840-1996
型号
|
导体(铜)
|
对数
|
额定温度
|
HBYV-J
|
0.5、0.6、0.8
|
2P
|
70℃
|
电气性能
|
电气性能
序号
|
项目
|
单位
|
数值
|
1
|
单根导线直流电阻 +20℃
|
Ω/km
|
导体标称直径,mm
|
0.4
|
0.5
|
0.6
|
0.7
|
最大值
|
148.0
|
95.0
|
65.8
|
36.6
|
2
|
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+20℃
|
%
|
导体标称直径,mm
|
0.4
|
0.5
|
0.6
|
0.7
|
平均值不大于
|
1.5
|
1.5
|
1.5
|
1.5
|
最大值
|
5.0
|
5.0
|
5.0
|
4.0
|
3
|
绝缘电阻 +20℃ DC100-500V
|
MΩ·km
|
最小值 10×103
|
4
|
绝缘电气强度 DC
|
KV
|
|
施加电压时间
|
3s
|
1min
|
导线间
|
2.0
|
1.0
|
导线与屏蔽间
|
6.0
|
3.0
|
5
|
工作电容 0.8kHz或1kHz
|
nF/km
|
电缆标称线对数
|
10
|
﹥ 10
|
最大值
|
58.0
|
57.0
|
平均值
|
52.0±4.0
|
52.0±2.0
|
6
|
工作电容差(100对及以上填充
|
%
|
最大值 2
|
式电缆)0.8kHz或1kHz
|
7
|
电容不平衡 0.8kHz或1kHz
|
pF/km
|
电缆标称线对数
|
10
|
﹥ 10
|
线对与线对间电容不平衡
|
|
最大值
|
250
|
250
|
线对与地间电容不平衡
|
最大值
|
2630
|
2630
|
|
平均值不大于
|
----
|
570
|
8
|
固有衰减 +20℃
|
dB/km
|
导线标称直径,mm
|
0.4
|
0.5
|
0.6
|
0.7
|
10对以上电缆:150kHz
|
平均值不大于
|
12.1
|
9.0
|
7.2
|
5.7
|
1024kHz
|
平均值不大于
|
27.3
|
22.5
|
18.5
|
13.7
|
9
|
近端串音衰减1024kHz长度≥
|
dB
|
|
0.3km
|
|
1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
|
≥ 53
|
12对、13对子单位内线对间的
|
≥ 54
|
全部组合
|
|
20对、30对电缆或基本单位内
|
≥ 58
|
线对间的全部组合
|
|
相邻12对、13对子单位间线对
|
≥ 63
|
全部组合
|
|
相邻基本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
|
≥ 64
|
超单位内两个相对基本单位或
|
≥ 70
|
子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
|
|
不同超单位内基本单位或子
|
≥ 79
|
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
|
|
10
|
远端串音防卫度
|
dB/km
|
非隔离式电缆(150kHz)
|
任意线对组合
|
最小值 58
|
基本单位内或30对电缆内线对间组合
|
功率平均值不小于 69
|
12对、13对子单位内或10对及
|
功率平均值不小于 68
|
2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物理性能
序号
|
项目名称
|
单位
|
数值
|
1
|
绝缘颜色迁移
|
|
不迁移
|
处理温度
|
℃
|
80±2
|
处理时间
|
h
|
24
|
2
|
绝缘抗张强度
|
Mpa
|
≥16
|
3
|
绝缘断裂伸长率
|
%
|
≥300
|
4
|
绝缘低温卷绕试验
|
失效数/试样数
|
0/10
|
处理温度
|
℃
|
-55±1
|
处理时间
|
h
|
1
|
5
|
绝缘热收缩率
|
%
|
≤5
|
处理温度
|
℃
|
115±2
|
6
|
绝缘热老化后的耐缠绕性能
|
|
|
热老化处理温度
|
℃
|
115±2
|
热老化处理时间
|
h
|
24×14
|
再次老化温度
|
℃
|
70±2
|
处理时间
|
h
|
24
|
7
|
护套抗张强度,中值
|
Mpa
|
≥10
|
8
|
护套断裂伸长率
|
|
|
热老化处理前
|
%
|
≥350
|
热老化处理后
|
|
≥300
|
热老化处理温度
|
℃
|
100±2
|
热老化处理时间
|
h
|
24×10
|
9
|
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
|
失效数/试样数
|
0/10
|
浸泡时间
|
h
|
96
|
10
|
护套热收缩率
|
%
|
≤5
|
处理温度
|
℃
|
100±2
|
处理时间
|
h
|
4
|
|
|
电气性能
序号
|
项目
|
单位
|
数值
|
1
|
单根导线直流电阻 +20℃
|
Ω/km
|
导体标称直径,mm
|
0.4
|
0.5
|
0.6
|
0.7
|
最大值
|
148.0
|
95.0
|
65.8
|
36.6
|
2
|
线对直流电阻不平衡+20℃
|
%
|
导体标称直径,mm
|
0.4
|
0.5
|
0.6
|
0.7
|
平均值不大于
|
1.5
|
1.5
|
1.5
|
1.5
|
最大值
|
5.0
|
5.0
|
5.0
|
4.0
|
3
|
绝缘电阻 +20℃ DC100-500V
|
MΩ·km
|
最小值 10×103
|
4
|
绝缘电气强度 DC
|
KV
|
|
施加电压时间
|
3s
|
1min
|
导线间
|
2.0
|
1.0
|
导线与屏蔽间
|
6.0
|
3.0
|
5
|
工作电容 0.8kHz或1kHz
|
nF/km
|
电缆标称线对数
|
10
|
﹥ 10
|
最大值
|
58.0
|
57.0
|
平均值
|
52.0±4.0
|
52.0±2.0
|
6
|
工作电容差(100对及以上填充
|
%
|
最大值 2
|
式电缆)0.8kHz或1kHz
|
7
|
电容不平衡 0.8kHz或1kHz
|
pF/km
|
电缆标称线对数
|
10
|
﹥ 10
|
线对与线对间电容不平衡
|
|
最大值
|
250
|
250
|
线对与地间电容不平衡
|
最大值
|
2630
|
2630
|
|
平均值不大于
|
----
|
570
|
8
|
固有衰减 +20℃
|
dB/km
|
导线标称直径,mm
|
0.4
|
0.5
|
0.6
|
0.7
|
10对以上电缆:150kHz
|
平均值不大于
|
12.1
|
9.0
|
7.2
|
5.7
|
1024kHz
|
平均值不大于
|
27.3
|
22.5
|
18.5
|
13.7
|
9
|
近端串音衰减1024kHz长度≥
|
dB
|
|
0.3km
|
|
1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
|
≥ 53
|
12对、13对子单位内线对间的
|
≥ 54
|
全部组合
|
|
20对、30对电缆或基本单位内
|
≥ 58
|
线对间的全部组合
|
|
相邻12对、13对子单位间线对
|
≥ 63
|
全部组合
|
|
相邻基本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
|
≥ 64
|
超单位内两个相对基本单位或
|
≥ 70
|
子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
|
|
不同超单位内基本单位或子
|
≥ 79
|
单位间线对的全部组合
|
|
10
|
远端串音防卫度
|
dB/km
|
非隔离式电缆(150kHz)
|
任意线对组合
|
最小值 58
|
基本单位内或30对电缆内线对间组合
|
功率平均值不小于 69
|
12对、13对子单位内或10对及
|
功率平均值不小于 68
|
20对电缆内线对间的全部组合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物理性能
序号
|
项目名称
|
单位
|
数值
|
1
|
绝缘颜色迁移
|
|
不迁移
|
处理温度
|
℃
|
80±2
|
处理时间
|
h
|
24
|
2
|
绝缘抗张强度
|
Mpa
|
≥16
|
3
|
绝缘断裂伸长率
|
%
|
≥300
|
4
|
绝缘低温卷绕试验
|
失效数/试样数
|
0/10
|
处理温度
|
℃
|
-55±1
|
处理时间
|
h
|
1
|
5
|
绝缘热收缩率
|
%
|
≤5
|
处理温度
|
℃
|
115±2
|
6
|
绝缘热老化后的耐缠绕性能
|
|
|
热老化处理温度
|
℃
|
115±2
|
热老化处理时间
|
h
|
24×14
|
再次老化温度
|
℃
|
70±2
|
处理时间
|
h
|
24
|
7
|
护套抗张强度,中值
|
Mpa
|
≥10
|
8
|
护套断裂伸长率
|
|
|
热老化处理前
|
%
|
≥350
|
热老化处理后
|
|
≥300
|
热老化处理温度
|
℃
|
100±2
|
热老化处理时间
|
h
|
24×10
|
9
|
护套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
|
失效数/试样数
|
0/10
|
浸泡时间
|
h
|
96
|
10
|
护套热收缩率
|
%
|
≤5
|
处理温度
|
℃
|
100±2
|
处理时间
|
h
|
4
|
|
|